犯罪心理學是一個研究「與犯罪有關」的「心理現象」的學科。「與犯罪有關」並不單只犯人在犯罪時的心理,還包括犯人在犯罪後、在法庭時、接受懲處時的表現、重犯機會等。
一說起犯罪心理學你會想起甚麼?FBI?人格障礙?變態殺人犯?人性黑暗面?在媒體的塑造下,很多人都開始對犯罪心理學產生興趣。然而犯罪心理學又是否真的如大眾想像的那樣?就讓我們今天一起由學科內容、工作性質以及和其他相似學科比較,了解一下迷人的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研究甚麼?
犯罪心理學是一個研究「與犯罪有關」的「心理現象」的學科。「與犯罪有關」並不單只犯人在犯罪時的心理,還包括犯人在犯罪後、在法庭時、接受懲處時的表現、重犯機會等。「心理現象」則包括動機、行為模式、內在感受、心理障礙等。犯罪心理學在劇集時經常被呈現成一個用來輔助執法人員緝兇的專業學科,事實上犯罪心理學家亦可能會在法庭上作證,為被告人的心理狀態和重犯機會作出專業的判斷。犯罪心理學家亦會參與在懲教過程中,運用自己對犯罪行為的理解去協助罪犯改過自生。
犯罪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不同,它是實踐多於理論的心理學範疇。犯罪心理學家通常會用到其他心理學範疇的理論,例如用精神分析學來解釋罪犯的童年經歷如何塑造了他們的性格或者行為模式,或者用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來解釋罪犯如何在過去透過觀察和模仿學習到和犯罪行為相關的技巧、態度等元素,最後引致犯罪行為。由此可見,犯罪心理學的重點並非單純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而是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在實際環境中。
犯罪心理學家工作
雖然犯罪心理學較為著重理論,犯罪心理學家亦很多時都會參與學術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包括翻查文獻、進行科學測試、撰寫論文等。研究工作要求犯罪心理學家對熟悉心理學理論和對數據、統計敏感,與其他心理學的研究工作相近。犯罪心理學家亦可以擔任顧問的工作,用自己對犯罪心理的認識,評估犯罪行為的未來發展或者罪犯的心理狀態。
可能你會驚訝,犯罪心理學家的主要工作不是查案嗎?不少劇集和電影如《Criminal Minds》、《The Silence of the Lambs》、《Mindhunter》都會描述了罪犯側寫(Criminal Profiling)的故事。這些故事通常都講述在FBI的罪犯側寫師如何用案犯現場的線索加上心理學建立罪犯的心理檔案,推論犯人的性格、行為特徵,再推算出犯人的身份或者下次犯案的時間地方等,最後執法人員會成功拘捕疑犯,罪犯側寫儼如一個幫助將罪犯緝拿歸案的魔法。
事實上,心理學家對於罪犯側寫的成效和可靠性都有所保留,由於罪犯側寫有時會依靠經驗、直覺和猜測,有人會批評罪犯側寫為偽科學。研究數據發現只有少於一半的罪犯側寫是由犯罪心理學家完成的,而由於側寫的步驟不一,有些會運用大量數據來建立模型,有些則依靠個人經驗,導致罪犯側寫的成效被受質疑。有研究發現靠統計學進行的側寫工作可以令執法部門的效率高出260%,但依然並不多犯罪心理學家從事以上的工作。在本地大學,更是沒有犯罪心理學的學士或以上課程供有興趣的市民報讀,因罪犯側寫而對犯罪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失望了。
犯罪心理學和犯罪學有甚麼分別?
本地大學只有設立心理學和犯罪學的課程。然而犯罪學和犯罪心理學所研究的課題並不相同。即使兩者都會研究「為甚麼人會犯罪」的問題,犯罪心理學會更強調個人層面,以性格、創傷、學習等課題為主;犯罪學則會從社會議題出發,例如是種族、貧窮、文化等較宏觀的因素來了解犯罪。就犯罪心理學和法證心理學而言,海外的發展機會會比較大。本地的話,大部分相關工作可能都會由臨床心理學家完成。如上文所言,犯罪心理學包含了不同的心理學範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研究不同的心理學理論,再學習犯罪心理學自然會得心應手。